“AI”拼才会赢 福建开启“数字丝路”新征程 证券时报、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福建日报联合调研报道
2025-10-13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证券时报、福建日报“从资本市场看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报道采访组日前走进福建,进行深度调研。
潮涌八闽,海风千年。从近代福建船政学堂孕育的“科技火种”,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闽企的破浪前行,福建这片土地上始终传承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闯敢试的拼搏基因。昔日,闽商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山海之中开辟通途,用帆影织就横跨大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福建企业正以“‘AI’拼才会赢”的新姿态,在AI浪潮中开启波澜壮阔的“数字丝路”新征程。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GDP逼近2.8万亿元,同比增长5.7%,澎湃动力之下,是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的“科技引擎”。资本市场上,闽企同样绘就了亮眼图景: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省174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5.2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排名背后,是福建企业“数智进化”的坚实足迹。从智能转型到产业重构,从价值链攀升到生态重塑,AI不仅重塑着新旧产业的脉络,更牵引着福建经济发展向高能级跃升。
八闽大地如何在AI浪潮中搏浪前行,让“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强音?近日,证券时报、福建日报“从资本市场看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型融媒报道联合调研组走进福建,深入一线采访上市企业、监管部门,探寻AI赋能产业升级的“福建路径”。
福建,自古便是科技海洋的“破浪者”,其“先行敢试”的基因从未改变。1866年成立的福建船政学堂,便是中国近代科技、工业和高等教育的“摇篮”,造船、冶金、铁路、电信、飞机制造……众多新式工业在此萌芽。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一代俊杰在此启航,以技术报国、自强革新的精神,在时代沧桑巨变中写下壮阔篇章。
穿越百年风云,福建船政学堂蕴藏的创新、开放基因,依然根植于八闽大地的血脉之中,激励着新时代福建企业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如今,福建的“AI蓝图”已然清晰: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当“画布”,以算力基础设施和光学元器件等上游硬件突围为AI产业重笔描绘出“坚实底座”,凭政府和企业“先行敢试”的精神开拓应用场景,从而建起AI产业发展的“摩天大楼”。
这“画布”早在世纪之交就已铺好。2000年,习在福建工作期间,以跨世纪的战略视野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到2024年底,福建的数字经济规模达3.2万亿元,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55%,数字化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超前的信息化建设、政务数字化升级和工业互联网探索,为人工智能时代预先铺好了“高速公路”,打通了“数据江河”。
总部位于厦门的国投智能便在这样的“画布”中致力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的企业,其电子数据取证业务已经连续超十年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并在数字经济的“地基”上盖起了“AI大楼”。2025年上半年,国投智能AI相关产品收入达1.67亿元,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30%。
国投智能总经理周成祖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电子数据取证的‘主干道’上,我们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赋能构建了更强的技术壁垒。在公共安全大数据赛道上,我们拥有信创大数据操作系统等,可以助力客户实现‘喊一嗓子就出来结果’,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周成祖认为,数字化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加速”阶段。他举例称:“像电子数据取证业务,过去依靠人工翻账本,如今借助AI和MYOS统一操作系统,让复杂场景下的取证效率提升了30%以上,下一步将是‘无人化’现场勘查。”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相互加速”,形成了良性共振,福建为这些“产业快车”构建了坚固的硬件“底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电能”——算力这条赛道上,总部位于厦门的科华数据正以“智算+光储”融合创新的独特路径,为福建乃至全国智能算力的建设提供关键支撑。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算中心领域,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已成规模,硬件自主能力强大,公司致力于打通软硬件全栈生态,构筑自主的技术主权。
“随着AI算力高密度、高能效等核心需求的提升,科华数据持续加大液冷技术研发创新,与头部国产GPU厂商联合推出高密度液冷算力POD,专为高性能GPU服务器集群自主研发新一代基础设施微环境,可高效支撑AI训练、推理及通用计算等多样化场景,实时保障高性能算力需求。”上述负责人称。
如果说算力是AI快车的“动力引擎”,那光学元器件就是这趟快车体内的“车载芯片”、头顶的“激光雷达”,在芯片、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光通信则是这趟快车脚下的“高速公路”,联通着各大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腾景科技研发的精密光学元组件和光纤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AI领域。腾景科技董事长余洪瑞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对高端、关键元器件技术的突破和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我们正紧跟AI算力需求驱动高速光互联技术快速发展趋势,推进在AI算力网络高速光引擎、高速光通信组件、CPO光互连组件、OCS全光交换机元组件的产品和技术布局,推动光通信业务规模继续扩大。”余洪瑞表示。
贯通了AI的基础层和技术层,福建在应用层同样大放异彩。在社区、家庭、医院这些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中,狄耐克正以AI技术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狄耐克董事长缪国栋表示:“我们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已经融合了DeepSeek、科大讯飞AI大模型,同时集成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车牌识别等人工智能的子系统,打破了人与社区、家庭之间的信息孤岛。我们的智慧医院产业也在积极探索融入AI技术,形成了‘感知—分析—预警—干预’的智能护理生态,能够帮助医院更高效地进行临床检测。”
缪国栋认为,未来的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医院等都将运用AI作为信息处理中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也必将深度赋能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政策支持也为AI技术在福建的落地应用摁下“加速键”。周成祖表示,今年上半年,厦门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聚焦“政务+AI”领域,吸纳了各部门的AI应用需求。他说:“对企业来说,这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的发布意义重大,为企业加速技术产品迭代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将大大帮助我们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除了“创新敢试”的基因,福建还有“开放敢闯”的精神,这片土地自古便“向海而生”,闽商闯荡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自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福建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蔚蓝色的开拓基因。
“海”的韵母便是“AI”,昔日海上丝绸之路千帆竞渡的盛景,如今已演化为数字时代的技术出航,从“向海而生”到“向AI而生”,新时代闽商正在开启“数字丝路”新纪元。
对市场的洞察,成为福建企业在崭新纪元里破浪前行的“风帆”。早在2010年,美图公司就成立了MT Lab(美图影像研究院)投身人工智能探索,以技术磨剑铸成开拓全球市场的锋刃。
2025年上半年美图海外市场成绩亮眼,截至6月30日,美图公司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8亿,同比增长8.5%。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月活跃用户数为9800万,同比增长15.3%。美图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图深入了解全球多元审美需求和市场趋势,反向推动研发与创新。
数据显示,今年2月,“AI换装”推动美颜相机夺得泰国、越南、日本、新加坡等12国应用商店总榜第一。6月,Wink凭借“画质修复”登顶印度尼西亚、老挝应用商店总榜第一。6月,美图秀秀凭借“AI闪光灯”拿下柬埔寨、老挝、文莱应用商店总榜第一。7月推出的RoboNeo拿下中国、西班牙App Store分类榜第一。
据美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图全球化不是单纯做好本土化,而是选择目标市场,定位垂直场景,通过做市场竞争地图、用户调研,提炼全球用户的共性,研究不同国家的审美潮流。同时,在内部进行分享找到最大公约数,并与自身能力匹配执行。
此外,美图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贴合当地文化、审美的功能与产品,比如继续精细化运营“X-Design”“Vmake”等生产力工具,提升用户体验,打开中国AI应用出海新突破。
对技术的深耕,则是福建企业于创新浪潮中稳健前行的“桨板”。福晶科技是中国在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精密光学元件和光学器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其产品直接供应给大族激光、相干公司、通快等国内外知名激光器厂商。
在国内,福晶科技正布局激光加工和光电科研市场相关领域的核心元器件国产替代,并乘AI东风加速光通信业务发展。“在国外,我们基于激光和光通讯市场的全球分布情况,始终积极开拓欧洲各光电强国以及日韩、东南亚市场。”福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述负责人表示,经过中国光电行业元器件厂商多年的布局和追赶,中外差距已经日渐缩小,中国企业已全面占领国内光电中低端市场。目前的差距主要集中在高端应用方面,更具体地说是高端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
“所以在产品细分市场布局上,我们避开了‘低端替代红海’。不断强化在非线性晶体、超快激光晶体的领先地位,同时加码高端新品,既满足国产替代需求,也在国际市场形成了技术壁垒,减少被替代的风险。”福晶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企业“闯荡四海”的精神,在厦门这片开放热土上表现得尤为鲜明。厦门证监局表示,厦门上市公司出口导向特征显著,多家企业占据了全球产业链关键位置。2024年厦门共有55家上市公司发生海外业务,实现境外业务收入3337亿元,占到了厦门外贸出口总额的67%。如今,厦门上市公司业务出海跑出“加速度”,80.9%的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或产能,高出全市场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
曾经的闽商,以茶叶、丝绸、瓷器叩开了世界贸易的大门。如今的闽企,则以AI软件、高科技硬件等产品开辟了出海新航线,以敢闯之劲、创新之魂,将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赋能,在世界产业版图中刻下了鲜明的“福建坐标”。
数百年前,出海是金融变革的“开山炮”,当隆庆元年海禁松动,一船又一船的白银从美洲等地涌入福建月港时,大明朝的经济脉络悄然被重新编织,掀起了“白银货币化”的浪潮。如今,金融革新则成了企业出海与发展壮大的“加速器”,福建的科技企业借助金融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书写了一个个从初创到龙头、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式成长篇章。
福建的“数字丝路”并非一蹴而就,AI产业并非一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创新的树苗需要政策的呵护和金融活水的灌溉。福建省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科技型企业各成长阶段融资需求,福建聚力打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存在的堵点卡点,全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融资效能。”
福建省委金融办建立了“动态筛选、靶向发力”的上市后备企业发掘机制,充分调动行业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园区、市场主体等各方积极性,实现动态管理、持续扩容、优中选优,同时每年从省上市后备企业库中精选百家优质科技型拟上市公司,实施“一企一策”的上市重点培育计划。
为提升市场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投资信心,福建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基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省级专精特新母基金,试点最高50%的让利及风险容忍。这些措施旨在系统性破除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不敢投、不愿投”难题,全面激发“真投早投、敢投长投”市场活力。
厦门市委金融办则大力推动了“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厦门市委金融办表示:“我们全力动员企业入板,‘专精特新’企业入板程序简便,不需要进行股改或中介机构出具意见就能自行申报,或由地方工信部门、投资机构等推荐入板培育。目前进入‘专精特新’专板培育的企业已超百家。专板培育层的企业还能够通过‘绿色通道’在新三板挂牌,大幅压缩其挂牌审核时间。”近期,厦迪亚斯、雅迅智联率先成为全省前两家通过“绿色通道”机制获批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厦门证监局还联合厦门市金融、工信、科技等部门实施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工程。
目前,福建省委金融办通过完善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申报条件、简化申报程序、强化精准画像,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科技型企业实施直接推荐入库,并依托省级上市后备企业指导服务工作专班以及市、县上市后备企业指导服务工作机制,联合境内外证券交易所、证券业机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对入库企业分层分类做好跟踪培育,如今,福建已经形成强大的上市后备力量。
厦门市委金融办也持续对上市后备企业库“提质扩容”,对获得科技荣誉称号的企业,可以豁免财务指标要求直接入库,目前厦门市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已达565家。
越来越多的福建企业乘资本市场的“巨轮”实现跨越式发展。“闽企科创板第一股”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表示:“科创板上市,对于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助力非常明显。我们当初的募集资金接近10亿元,这些钱被用于投资光学领域最前沿的纳米级精度产品,紧跟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布局。”
在培育科技企业从初创到上市,为“数字丝路”铺下更坚实基石之外,福建也建起了“金融丝路”,帮企业连通境外资本市场。2025年以来,厦门新增了4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33家。厦门证监局表示:“我们对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特别是计划发行H股的A股公司,开展了‘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多次走访调研相关企业,深入了解其港股发行进展,帮企业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在福建省委金融办、福建证监局的积极推动下,宁德时代顺利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上市并累计融资52.9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纪录,进一步巩固了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今年以来,福建新增的境内外上市公司9家,其中7家为科技型企业,合计首发募资额达81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福建境外上市公司总数达105家。
在福建,各级政府部门正以对企业“躬身服务”的意识为画笔,勾勒出时刻为大小企业洒下金融甘霖的“气象图”,让更多的科技产业能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产业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从福建船政学堂的“科技火种”,到刺桐港和月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贸易盛景,再到今天AI领航、破浪出海的“科技舰队”,福建敢闯、敢试、敢融通的血脉始终奔涌不息。未来,福建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将继续以“爱拼才会赢”的姿态,在这片写满无数故事的土地上,开启科技创新与经济跃升共振的崭新征程。
“创新没有错误,研发不谈失败。”走进国投智能新总部,墙上的一行标语赫然在目。这把解开福建创新密码的“钥匙”,解答了“敢闯敢拼”精神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演变成一套可复制、可培育、可生长的创新机制。
“大家有个误区,总认为企业有‘上帝视角’,知道做什么产品一定能成功。但实际上,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任何‘上帝视角’会告诉我们,今天做这个产品就一定会成为爆款。”国投智能总经理周成祖如是说。
创新,不是一场路线明确、终点清晰的“短跑”,而是一场需要不断试错、调整方向、没有尽头的漫长探索。它需要勇气和判断力,更依赖机制,需要允许失败、鼓励冒险的组织土壤。
国投智能便在公司内部推行了“极客模式”,允许有创新思路的员工自由组队、申请经费、购置各种“稀奇古怪”的设备来“玩”创新。就像谷歌,允许员工把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正是这种模式,为国投智能孕育出了一系列拳头产品。
而更具魄力的是国投智能的“A+X”创新创业计划,公司主动孵化内部团队,给予资金、平台支持和足够自由度,推动其大胆研发。这种模式下孵化出来的“服云”等项目团队最终以数亿元估值被收购,实现了员工、企业与产业创新的多赢。
这种创新理念并非个例,在福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不同方式践行着“创新无禁区,不唯结果论”的理念。如美图,依托其深耕多年的美图影像研究院(MT Lab),推行内部创新机制,孵化出Wink、美图设计室、开拍、RoboNeo等AI产品,形成了覆盖生活与生产力场景的“产品全家桶”,打开国内外市场增量。
福建整体的生态也在支持创新、支持试错:总规模20亿元的省级专精特新母基金试点最高50%的让利及风险容忍;福建证监局推动地方政府定期举办“创投日”活动,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福建创新的真正密码,或许就藏在这种对“失败”的包容和对“过程”的尊重中。它不追求“上帝视角”的精准预判,而是通过机制建设打开创新空间、降低试错成本,形成呵护创新种子的“雨林生态”。
正如周成祖所说:“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而是文化——能够持续吸引人才、孵化创新的文化。”技术总会过时,创新永无止境。福建将创新的“单点突破”变成了系统生态的培育,而这正是福建从“数字大省”走向“创新强省”的底层密码。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私募信贷危机再现华尔街?汽车配件商First Brands破产搅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