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临沂大学数字化技术赋能音乐创作的教学实践
2025-11-04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
伴随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数字技术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技能传授”到“数字创新赋能”的深刻转变。音乐学科具有情感传递与技艺实践两个方面的属性,其创作离不开牢固的乐理基础支撑,同时也需要突破教学中的工具束缚与思维定式。临沂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搭建起“资源共享、工具普及、创意培育”的教育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从过去“被动接收知识”转向“全身心投入创作”,学习模式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创作转变,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数字赋能音乐教学的新路径。
丰富的素材是唤醒创作热情、激发学习动力的基础。学校将“打破资源壁垒、满足创作需求”作为推动创作革新的重点,打造数字音乐资源库,持续丰富素材库内容,为师生艺术创作提供资源支持。
抓实本土文化资源数字化留存。临沂“沂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做好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临沂大学联合地方文旅相关部门、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了“沂蒙音乐数字化抢救性记录”工作,组织师生团队按照历史脉络,深入到沂蒙山区各个村居,收集沂蒙民歌、柳琴戏等非遗音乐,完成了“沂蒙民间音乐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截至目前,资源库已经收录原始音频120余首、表演视频300余段、口述史资料40余万字,同时配置相应的乐谱,便于学生直接调取素材,完成更有针对性的创作。2023级音乐学专业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创作的音乐作品《沂蒙新韵》,入选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作品。
整合引入多元风格资源。为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助推音乐创作再上新台阶,临沂大学采取校企合作、平台共建等方式,将优质音乐资源引入进来,丰富原有数据资源。现已接入了中国数字音乐图书馆、BBC音乐档案馆等多个国内外数字库平台资源,涉及古典、流行、电子等10余种风格的乐谱、大师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借助校园云平台随时访问平台资源,在线聆听经典作品、下载素材、观摩学习国外作曲家的创作过程。
在推动技术与创作连接上,教学模式的革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沂大学跳出理论传授与技巧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聚焦学生实战创作能力,组织开展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提升自身创作能力。
立足需求设计创作项目。在项目主题上,临沂大学鼓励学生结合地方发展、校园生活等内容进行创作。结合临沂“文旅融合”战略,学校开展“沂蒙文旅音乐创作”项目,组织动员学生为沂蒙山旅游区、王羲之故居等特色景点进行音乐创作,用音乐撬动旅游发展。同时,学校定期组织举行“校园歌曲创作大赛”,拟定主题,鼓励学生挖掘创作点,展现全新的大学生活。这些聚焦现实需求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创作不仅是课堂作业,更是服务社会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跨学科协作培养综合能力。破除专业壁垒,鼓励音乐专业学生与计算机、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完成团队建设。在“校园宣传曲创作”项目中,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创作,音乐专业学生负责完成歌曲编曲、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发相应的小程序、设计专业学生则负责进行MV动画的制作,最后形成一部内容完整、元素丰富的作品。这种跨学科协作,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不同视角来思考作品创作,既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2022—2023学年,学校跨学科创作团队达32个,产出作品45件,其中8件获省级以上奖项。
教师转型为“创作导师”。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灌输者,而是项目实施的引导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拿出创作方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路。面对“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不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节奏特点、音色差异等角度对两种音乐进行分析,推荐合适的数字化工具,方便学生进行相应创作。在作品修改阶段,教师组织“小组互评会”,学生对作品发表各自的观点,并从自身经验角度提出优化的建议。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既是对学生创意表达的尊重,又能精准优化创作,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创作的作品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数字化工具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创作的门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临沂大学立足于学生能力层次上的差异,分别推荐了从基础到进阶,再到专业的3个不同等级工具,便于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所需工具进行创作。
用好基础工具,低门槛开启创作体验。针对低年级学生或零基础学习者,推荐容易上手的移动端APP与在线工具,学生可以直接上手,体验到创作乐趣。例如,GarageBand“智能乐器”的功能,让学生不需要借助专业乐器,点击屏幕便可以生产旋律、搭配。使用“唱吧”的“合唱合成”功能,学生只需要通过网络连线,就可以实现多人远程合唱。大一学生小郑课后用GarageBand创作的《宿舍小夜曲》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成为校园广播常用音乐。
用好进阶工具,功能拓展支撑复杂创作。面向中年级学生开放的“数字化音乐实验室”,配备了虚拟乐器库等不同的设备和Logic Pro、Cubase等专业编曲软件,可以进行多轨录音、混音等相对复杂的操作。根据创作需要,学生可随时使用实验室的设备,快速完成创作。学生小王使用Cubase软件把柳琴戏的唱腔与电子合成器音色结合,实现了多轨编曲,创作出多部优质作品。
用好专业工具,前沿技术探索创新表达。针对高年级学生与教师,引入全新的数字化工具,包括AI作曲辅助工具、虚拟现实(VR)音乐创作系统等内容。学生可利用AI工具完成基础旋律的生成工作,借助VR系统完成“沉浸式音乐场景”的建设,听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聆听感受音乐的变动。2023届毕业生小张的毕业设计《沂蒙山水音画》,正是借助VR技术,实现了沂蒙山水场景与音乐的巧妙融合。(张 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