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高管配不上山姆?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11-06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
前高管刘鹏加入,担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任命生效不足一周,一场由App改版引发的舆论风波迅速发酵。山姆App将其商品展示图,由此前的白底实拍图,更换为添加了场景、滤镜的“精修图”,部分生鲜肉类甚至直接展示为烹饪后的成品图。
这一改动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会员们的声讨,被指“阿里化”、“淘宝化”。“是不是马上就要签到领红包、盖楼凑满减了?”风波之下,山姆于11月3日晚间发布声明,称相关调整自8月底已启动测试,并非新帅上任的举措。
2025年以来,山姆中国已多次陷入舆论漩涡。从7月上架“好丽友派”等大众消费品引发的“选品降级”风波,到10月被曝出“大闸蟹”黄金制品侵权、配送员超载等问题,山姆正面临信任危机。
这背后是山姆的业绩焦虑。沃尔玛财报显示,山姆全球净销售额增速在2024财年已明显放缓。作为增长引擎的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开店。
在这一关键节点,引入刘鹏本是沃尔玛中国的关键落子。但刚一上任即遭遇舆情,“阿里高管配不上山姆”的论调四起。
11月初,大量山姆会员集中反映,山姆App更新后,商品展示逻辑发生重大变化。
此前,山姆App的图片风格以白底实拍图为主,商品分量、品相、肥瘦清晰可见。更新后,图片变为“艺术照”。以牛排为例,原料图变成了煎好的成品,配以刀叉和装饰性香料。
社交媒体上,会员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精修图导致信息失真,无法作为购买决策依据。同时,这种过度美化的“淘宝风”图片,被视为山姆“阿里化”的开始。会员支付每年260元或680元的会费,购买的是山姆作为“专业买手”的筛选服务和信任契约,而非平台的“P图”诱导。
面对舆论,山姆官方于11月3日晚间发布声明,称改动于8月底开始上线测试,并根据会员反馈持续优化。同时感谢会员建议,将持续改进。
11月4日,用户发现山姆App已将引发争议的商品头图换回了实拍图。事实上,山姆中国会员们的不满早已在酝酿,App改版只是导火索。
信任出现裂痕,始于2025年7月的“选品风波”。彼时,以“差异化”、“高端进口”、“独家选品”为标签的山姆货架上,出现了普通商超随处可见的“低糖好丽友派”、“徐福记燕麦藜麦蛋糕”、“卫龙芥末味板烧虾饼”和“溜溜梅智利无核西梅干”等商品,引发了中产会员的“身份认同危机”。
2025年10月,山姆因销售不合格的儿童滑板车登上热搜,上架的“大闸蟹”造型黄金制品被指侵犯他人美术作品著作权。此外,关于山姆配送员电动车严重超载的图片也在网络流传,暴露出其即时零售业务在高速增长下的履约管理短板。
在会员权益层面,“洗车和齿科券都没了”、“免费停车需要下载app”、“卓越会员专属停车位不认了”等抱怨,也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
一系列争议事件密集爆发的背后,是山姆的“增长焦虑”。2024年,山姆中国全渠道销售额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成为沃尔玛中国业绩的绝对支柱。然而,“千亿魔咒”是零售业的普遍现象,强如永辉、大润发都曾在千亿门槛后陷入增长停滞。
从沃尔玛全球财报看,山姆会员店的增长动能已显疲态。数据显示,2021财年至2024财年,山姆的全球净销售额分别为639亿、736亿、843亿和862亿美元。对应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8%、14.54%和2.25%。2024财年的增速出现明显放缓。
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被寄予厚望。山姆中国的扩张策略在近五年明显提速。山姆1996年进入中国。从1996年到2020年的24年间,山姆在中国一共开出约30家门店。而从2020年底到2025年10月底,不到5年的时间里,山姆又开出近30家门店,总门店数接近60家。
这种近乎“狂奔”的扩张,从聚焦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乃至县域(如张家港、昆山、晋江)下沉,必然对供应链管理、品质控制和会员服务提出更高挑战。
2025年1月,执掌山姆中国12年、被视为“会员第一”理念捍卫者的文安德(Andrew Miles)退休。接任的代理总裁Jane Ewing被认为更注重业绩增长与成本控制。山姆中国的策略转向,被认为是导致“好丽友”等选品风波的直接原因。
在山姆内外交困的微妙时刻,刘鹏的到来,被沃尔玛中国定义为“持续加大对中国投资、实现业务战略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
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在任命邮件中表示:“我们相信,凭借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和丰富的中国零售及全渠道经验,刘鹏能够带领山姆中国团队实现战略升级……”
刘鹏的履历,是典型的“传统零售+互联网”的复合型背景。公开资料显示,刘鹏在零售和互联网行业有近30年经验。其职业生涯起步于传统零售,1998年至2007年就职于海尔集团,后历任苏宁电器、麦德龙中国、好孩子中国。
2015年,刘鹏加入阿里巴巴。在阿里的十年间,他先后担任天猫国际总经理、天猫进出口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B2C零售事业群总裁、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等职务。这份履历,几乎完美契合了当下山姆中国的战略需求。
山姆的电商业务已占据重要地位。沃尔玛高管曾在财报会上透露,山姆中国的电商业务占比已超过50%。其“云仓”模式(截至2025年7月已达455个)和“极速达”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刘鹏在阿里B2C零售事业群的经验,正是山姆强化线上运营所需要的。
山姆的核心是全球供应链。刘鹏在天猫国际负责“全球品牌入华”的经历,使其具备沃尔玛所看重的“全球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加之,刘鹏早年在海尔、苏宁的经历,使其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一线和下沉逻辑有深入理解。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履历光鲜的“关键先生”,一上任就因“阿里系”的标签,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遭遇了会员的“集体审判”。这场舆论风波,表面上是“时间错位的误解”,但背后反映的是会员们对“阿里系”的深度不信任。
“阿里的人,错把平台当能力”的刻板印象,以及“颗粒度、赋能、抓手、闭环”等互联网黑话,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会员们担心的,这种文化侵入山姆。
这场“阿里化”恐慌的核心,是两种商业模式的根本冲突。山姆模式,是一种“会员契约”。会员每年支付260元或680元,购买的是一种“信任”。“我花钱雇佣你,山姆,作为我的专业买手,你来确保精选商品,物美价廉。”
山姆的商业逻辑,是依靠会籍收入(年费)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而非依靠商品毛利率。这使得其立场天然与会员一致:即“精选”和“品质”。其App的核心是“效率”,让会员“闭眼买”,买完即走。
阿里模式,是一种“平台逻辑”。平台依靠海量的SKU、复杂的促销机制(如满减、盖楼)、算法推荐来吸引和“黏住”用户。其核心指标是“用户粘度”和“使用时长”,并通过广告费、佣金等方式实现盈利。
这两种模式在底层逻辑上是背道而驰的。山姆会员恐惧的,是山姆从一个“专业买手”变为一个“流量平台”。他们害怕山姆的运营指标,从“会员续卡率”和“商品复购率”,变为“App日活”和“用户停留时长”。
用户的评论一针见血,“问题是一个购物App要那么多用户时长干嘛?”“做的更复杂,更难用,其实就是为了保持所谓的用户粘度,这个用户粘度就包括使用时长……完全是用来向上负责的典范”。“好丽友”事件,被会员视为这种转变的“证据”——即山姆开始放弃“精选”,转而追求“高毛利”的大众商品,这破坏了会员契约。
因此,当一位“阿里系”高管正式掌舵,App图片又恰好变得像电商平台“花哨”时,会员群体的集体恐慌便被点燃了。


